摘要:儿童绘本做为一种对儿童整个成长过程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读物,担当了好老师好妈妈的重要角色,一本优质的绘本可以让你开怀大笑亦可以让你在趣味中寻找到人生的哲理与智慧,国产绘本多年来一直在创作能力上缺乏更好的教育引导策略,导致设计能力低下,本文希望从儿童绘本的创想方式上分析儿童的心理和书籍创作的关系,分析孩子的情感、生活、想象力等相关的因素,力求为儿童绘本爱好者和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与方式。
关键词:儿童绘本创意;原创;设计方式与心理
中国原创儿童绘本面临的现状多少年都不曾改变:国内绘本普遍原创力不足,多数质量不高,国外经典童话版本过多;国内儿童多在国外经典童话所营造的西方世界中度过,中国本土文化在绘本的世界中普遍缺失;国内原创绘本故事单调乏味,很难被孩子及家长接受。儿童绘本从创意到创作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儿童绘本创意与创作应思考以下问题:首先孩子本身喜欢什么需要社么,不能接受什么,家长喜欢的孩子就真的可以理解和接受吗,成人世界的乐趣以为孩子真的明白吗,经过对三十位家长的调查研究的出一下的真实案例,可以为我们的创作者开启孩子内心的钥匙,收集一些方法。
一、关注孩子最朴质可爱的情感,捕捉小心事
三十位家长都在家给孩子看2008中国年度儿童文学《汪意莲没有来》这本书,有二十六孩子都很喜欢这本书。故事讲的是这样的:阳阳本来是个很乖巧的小朋友,可是今天一到幼儿园就浑身“毛刺刺”的,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说什么也不让别的小朋友坐他旁边的小凳子??做小兔子操了,阳阳就是不肯排在第一个,而且也不让别人排在第一个??每个小朋友都只有一盒水彩笔,可是阳阳在自己面前放了两盒。大家开始做游戏了,只有阳阳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一动也不动,原来阳阳一直都在等汪意莲呀!老师笑了,说:“汪意莲昨天不是和大家再见过了吗?她是跟妈妈到另一个城市去上幼儿园了呢。”这时,小朋友们都围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嚷着:“我们也想汪意莲!”“好吧,好吧,我们一块儿来给汪意莲‘画’封信。”这是一封多么美丽的图画信啊!信上有汪意莲的小凳子、漂亮的水彩笔,还有许多做小兔子操的小朋友。关于想念,关于友情、关于充满乐趣的游戏与绘画,可爱的情感都被很好地融合进孩子们童真的世界。作者又细腻地考虑到孩子们接受故事的角度,设置了一些可爱的悬念,让小朋友们猜想阳阳一系列举动的原因,让每个阅读的小朋友参与其中,情感也与阳阳一起互动,从而对他们当下的童年充满好奇与情感。而当下一些绘本关注的故事大部分还是太过于追求教育的目的,家长也总是买上一本书就急着让孩子学些什么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学多少的字,要比谁聪明,整正的儿童绘本则关注的儿童心理本身,孩子的情感体验远比认字数数有价值的多。所以说在绘本创作之初我们就应该做好定位,儿童绘本的设计是趣味情感的投射。
二、真切实际的感受
在调查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本书有将近一半的孩子不想看下去,因为故事虽然很动人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痛苦以及天寒地冻的感受他是没有的,这不代表者孩子没有同情心,只是对于一个3~7岁的孩子来说这一切离他的生活太遥远了;《胡桃夹子》中有一段关于老鹰扑捉猎物的描写也有大本分的孩子不愿意看下去,他们认为无趣。从这两个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更愿意关注和他们的生活、情感具有相似性的事情,那些他们无法触摸的,和生活实感无法对应的情感会被孩子们主动放弃。
三、惊奇与幻想
在调查中发现孩子都特别特别喜欢魔法和女妖这样的主题,就像为什么哈利波特的故事总是被孩子们深爱,孩子的天性爱冒险爱各种新鲜的刺激,他们希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相信有一些奇迹的出现,所以满足他们的奇趣冒险的小脑筋,绘本故事的构思肯定会事半功倍的,第二点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女妖这样的角色,在调查中我们拿了一本叫做《我的同桌是女妖》的故事给孩子们看,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孩子都很喜欢这个故事里面从墨水瓶里冒出来的女妖,这个不可思议的情节激发了孩子无穷的乐趣。3~5岁的孩子天性中充满了奇思妙想,魔法和女妖,让孩子们有了梦想成真的空间。
四、纯真的梦想
与可爱的龙猫如此相遇并如此亲近30名被访家长中,有60%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看过动画片《龙猫》,几乎每个看过龙猫的孩子都喜欢上了龙猫的形象。夸张的龙猫形象让孩子们觉得更可亲近,就像《我的同桌是女妖》中的女妖形象一样,尽管夸张,但孩子却喜欢。
(1)孩子们细微的观察力:想象也在生活中仍然是《龙猫》,在与看过本片的18位家长的直接对话中,有10个孩子关注到最细微的故事点(成人往往会忽略)——龙猫的魔法公车上翻车站牌的是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可见,孩子细心的观察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因而在绘本创作中细节的关怀尤为重要。就像《我的同桌是女妖》中的蜘蛛,它们都生活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生活的趣味与实际的感受。
(2)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回忆。很多绘本从大人的视角写故事,说事情,讲道理,实际上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回忆,只有当下与想象。比如,《风喜欢和我一起玩》,绘本的画风堪称一流,语言匹配也很适当。而在调查中,随机给14名孩子翻阅,只有两名孩子从头翻到尾,其余都在看了二、三页后放弃。终于知道妈妈的雨伞在有风的日子里会是这个样子了。因而,绘本创作首先要从“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长大”的理念入手,记住“杯禅茶理”——创作绘本之前,请先放下我们成人的聪明想法,从孩子的视角解读一切,写他们的生活与世界,挖掘潜蕴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童真。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他们有时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是简短语言以示回应,这也是幼儿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3]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