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文报刊阅读教学是对英语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的探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英文报刊阅读辅助中学英语教学的优点和可行性,着眼于探讨较为适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培养英语思维习惯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文报刊;阅读教学;兴趣;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79-03
一、着力寻求激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几年的课题研究实验,课题组成员感到如何激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是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思考,大家都有如下的体会。
1.学习主体内在需求的激发,让学生喜欢阅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摆在绝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眼前的难题。尤其是激发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则更难。因此,部分课题组成员尝试在七年级(初一)伊始就通过开设外教口语课、“TEENS”报刊阅读等第二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使在课堂中体验到阅读是很有趣味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初中生起到很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他们学英语和用英语交流的内在需求。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则致力于在高中阶段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尽力通过诱导、疏导、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能力。
2.教师导读,教学生如何阅读英文报刊。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选用的是“0起点”的英语教科书,对于小学已经学过3~4年英语的初一学生是比较枯燥的;而高中阶段虽然使用的是较新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但仍然和时代有脱节。这时,版面色彩鲜活、内容贴近学生的“TEENS”作为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必要的补充。因此,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读报策略,在读报的过程中,核心期刊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学生的每日一句、好词分享、新闻进行时等活动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读英文报刊习惯的养成。
3.整合英文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博览群书,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难度的英文语料,“TEENS”的分级设计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帮助学生大大增加了课外阅读量,结合某一特定时期的流行趋势指导学生看一些英文广告、英文包装说明、路牌的英文指示、饭店宾馆英文提示语、名胜古迹的英文介绍、飞机场的背景英文广播、学唱英文流行歌曲、看一些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原版电影,甚至是电视上教外国人说汉语的英文节目(CCTV-4/CCTV-News),帮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语境中,畅享学好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4.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五级(初中毕业)标准对阅读量目标描述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八级(高中毕业)标准对阅读量目标描述为:“除教材外,(要求)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2万词以上。”课题组成员在参加高研班学习,与华师专家的交流和徐汇教研员孟老师和徐老师的帮助,也了解到正在试行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8万或20万词。因此,不管是地方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对中学生英文的课外阅读量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这就为课题组确立以“TEENS”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材料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探究奠定了理论依据,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这一探究方向的正确性。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呢?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摸索和实践。
二、探究实验的摸索和实践
第一,探究实验的调查与准备。课题组成员多方查找资料,仔细阅读《英语课程标准》,与专家、名师一同探讨、精心选材,在充分比较了上海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双语报和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后,笔者决定选用“TEENS”(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中学版为探究实验的阅读材料资源。
第二,确定探究实验的对象、内容、目的和阶段。
1.对象:选取课题组成员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参照班。
2.内容:①根据参加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首先课题组使用调查法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班、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进行了一次阅读能力测试,收集到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搞清学生的基本状况,为实验打好基础。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周课时均为每周6节,实验班每周开设一节报刊导读课,每节课导读5~6篇文章的标题和中心句,运用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导读训练,让学生体会报刊文章的特点和基本写作手法。②每周八版的“TEENS”要求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周末完成,要求学生阅读时根据不同版面文章的不同体裁按导读的要求搜集并摘抄好词、好句等相关信息,并写出一句话的小结。课题组同时还设计了“阅读统计表(课外)”进行跟踪。③对于作为观察的对照班,除了正常的教学外,什么都不做。设计观察比照表,以每半个学期为一周期,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运用NIE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学生在课外报刊阅读中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比较,力求找出实验前后学生在阅读各项具体能力方面的量化差异。以每一学期为一周期,设计观察比照表,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运用NIE教学模式进行阅读的精准阅读速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拟加大NIE教学模式在中学阅读教学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3.目的:①突出课标要求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地位,尊重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思想,探索出一条能使学生形成有效的用英语学习和思维的新路。做到真正为学生减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达到课标的目标要求——“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和“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使读英文报刊成为学生在校外和课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人生需求,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发展目标。②探究解决中学英语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学生需求的有效课外英语阅读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掌握有效英语学习策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③强化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手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进而做到“减负增效”、“教学相长”,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阶段:①第一阶段:2008.9~2009.2,制订研究方案与原始数据收集准备阶段。②2009.3~2011.2,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③2011.3~2011.8,研究过程优化、试验成果鉴定和总结阶段。
三、英语报刊阅读对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
1.实验班的课堂导读。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报刊导读的方式(基本实验模式):①回顾最近所学习的课文话题,并提出与将要阅读的文章有关的问题,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文章,都要求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总体和中心思想,用六个Wh-question(即when,where,who,what,how,why)进行篇章的分析。②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篇章进行精读,并回顾最近社会的热点问题,提出与将要阅读的文章有关的问题。③讲一个与将要阅读文章或人物有关的故事,提出悬念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指导学生采用Skimming与Scanning相结合的阅读方法。④通过报纸上的信息图表(Infographic)、地图和时事新闻漫画导入。⑤郑重推荐以引起学生对某篇文章的特别关注,并要求学生在英语报刊阅读中做到读一期报纸就做一份读报记录。
2.课后或课外泛读。①学生自读。在报刊的Story Land(故事地带)和Light Reading(轻松阅读)等有关版面的文章有较强趣味性,并且较短篇幅,符合中学生的口味,学生能够做到主动阅读。②分层次阅读。在读Windows of Knowledge(知识之窗)和Culture & Sports(文娱空间)等版时,针对学生间的学情差异,指导学生分层次进行阅读,以4~6人一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和信息,用查到的资讯做成ppt课件,与其他小组在课堂中互动交流。③Teens阅读记录表。请学生在课后按照版面、话题做分类,填写TEENS阅读记录表,做好佳句摘抄、摘要撰写等阅读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