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系统性知识教育,未将知识和具体工作联系 以往的职业教育中,教师们都会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开展系统性的知识教育,不断巩固学生的系统性理论知识,完全忽视了把系统性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均结合学科提出的要求,强调学生通过知识的系统性明确与自己对口的课程,从未考虑过结合具体工作要求确立相应的课程,学生展现出的知识十分笼统,难以有效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三、产学研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要想具备较好的实效性,培养大批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充分运用产学研结合模式,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一)围绕就业,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院校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摒弃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将就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安排其到相应的企业实习。同时,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使出“浑身法术”,要求企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或者具备丰富生产经验的人员给予学生指导,从而使学生对企业所有环节的工作能够熟悉,进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安排学生深入到与其专业对口的企业中实习,促进企业和学生间的彼此了解,为学生毕业后尽早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保障。此外,在学生离毕业还有一个学期的时候,学校要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并积极和企业沟通商量,明确毕业生实践方案。 (二)重视构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增强职业教育效率 学校应让广大的教职工深入到企业中进行科研与技术革新,为企业乃至社会做出贡献,不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可派具有较高水平技术工作者到学校中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兼职教师,保证他们掌握专业技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对教职工开放,让其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以帮助教职工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在教育中融入行业与企业 以往的职业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大量的理论知识,未考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样一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任何提升。实施产学研结合模式后,在职业教育中融入行业与企业,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单一,越来越丰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学校应靠着构建产教结合委员会,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校兼职教学,和企业密切配合,不仅能培养一批批实用性的人才而且还能促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四、规划学科布局,加快特色学科建设 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学校应积极构建集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绩效评价、职称评聘等制度,鼓励教职工致力于课程开发,在特色学科的实践基地基础上,产生区域办学链条,对区域中实行的技术创新体系加以完善,促进学校和地方共生存、共发展。 综上所述,产学研结合的实质就是教育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实施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推动学校整体良好发展;在学校中发挥重要导向作用,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实施产学研结合,对社会资源与学校人才资源两者间积极互动、交流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四海,产学研结合培养职业教育创新人才,中国科技财富,2009(18) [2]陈红喜.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探析.现代企业教育,2009(24) [3]包国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