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的必修课,但其开展还是不理想,其地位仍处于边缘。因而,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变其处境,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所需面对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改变 重视
1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所在
1.1课程的地位相对较低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不断得到深化,但是,个别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思想严重,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观念是“放弃所有兴趣,一切只为高考服务。”所以学生就算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也只能“高高挂起”,专攻高考。
1.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固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也应进行变革和创新。可有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给予式”教学,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1.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目中,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是不一样的,它应该是一门神奇而又高端的课程。可当许多学生怀揣着兴趣和憧憬走进计算机教室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上枯燥的理论、晦涩的使用方法,久而久之,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地讲课,学生则是低头在玩游戏、聊天。
1.4学生缺乏实操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没有足够的操作练习,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掌握好学习内容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因要备考,所以使用计算机的频率相对比较低。由于长期的“给予”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课堂上的一些理论知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不在高考考查范畴内,但信息技术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在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树立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从国家的层面上看,笔者认为国家在适当阶段,应把它列入高考评价范围,逐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
2.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大量的调查已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起初是好奇加兴趣的,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误以为计算机只是用于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针对这种教学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或任务的设计有意识地与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来解决。例如,在讲PPT动画制作时,先给个案例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从案例中自己去拆分各个自定义动画的构成,然后让学生动手做自己喜欢的动画。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自定义动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自定义动画的各种效果,还要在设置好每个自定义动画的属性,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而且还能结合实际操作能力,把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来,从而激发对这门课的兴趣。
2.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比较有效的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学习氛围的创建,像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就能较好地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有效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性。例如,让学生自制个人或者班级特色主题网站,将其做为PPT、动画视频等。在制作的过程,他们遇到不懂得问题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就会使他们逐渐熟悉一些软件的操作。
2.4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懂得理论却无法应用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无论是理论性课型,还是技能性课型,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好任务,让学生在上机操练、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理论、掌握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先由教师控制学生的计算机进行教学指导,之后,留下大约2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操作。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2.5引导学生摆脱认识误区
针对学生误以为计算机只是一种娱乐工具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全面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接下来的教学课堂上,就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切实、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教会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中基本的信息工具和技巧,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真正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中搜索、筛选、鉴别、分析、处理信息,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参考文献:
[1]贾晓华.高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2(02).
[2]刘昊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电子制作,2013(16).
[3]孙亚红.计算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2(08).
[4]杨挺.论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