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浅论;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力表现;培养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是有思想的跳跃,那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我们就不但要注重学生舞蹈技艺的提高,同时更应该表现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性,在舞蹈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结合自己的技艺,从而表现出更加完美的舞蹈,在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和技艺的融合。 一、夯实基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支优美的舞蹈,它不但要有好的灵魂表现,同时舞蹈的技艺动作也非常重要。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要增强舞蹈表现力,那么首先就必须规范舞蹈动作,要有准确的舞蹈技艺,而舞蹈技艺的培养又和自身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有极大的联系的。因此要想让舞蹈更加的富有生命力和美感,那么首先就必须规范学生的专业动作。规范专业训练,一方面有利于舞蹈训练课程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在表演过程中,舞蹈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和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舞蹈通过身体一些部位的细节来展现,比如舞者的手指、伸屈、跳跃等动作来体现一个舞者的技艺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更加的注重学生在细节上的准确性,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艺,增强身体素质的锻炼,那么才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使得舞蹈变得灵活,有感情,才能够更加的增加舞蹈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二、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想象能力是舞蹈最重要的创造表现力之一,舞蹈虽然是艺术,但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舞蹈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舞蹈热情和激情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事物,有可能日后就是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灵感和思维,也正因为如此,以前有很多的舞蹈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再进一步反映生活的。舞蹈不是在课堂上凭空想象,而是在生活中不断地获取素材、获得灵感。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利用生活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舞蹈编排上创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深入地体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断地将其所要体现的美感通过舞蹈和自身的舞蹈技艺完美的诠释。 三、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舞蹈和音乐一直以来都是紧密相连的,舞蹈通过音乐的搭配更加的具有美感,而音乐通过舞蹈的融合更加的具有灵活性,如果舞蹈离开了音乐,那么舞蹈就变成了体操,没有艺术美感可言了。舞蹈音乐风格不同,节奏非常鲜明,旋律也非常优美,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蹈表演者可以尽情自如的发挥和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抒发情感,使得舞蹈动作、音乐和情感三者之间完美的融合,从而增加了舞蹈的表现力。IDTA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考官王子文先生曾提到:舞蹈最高境界那就是必须实现舞蹈和音乐的融合,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欣赏音乐产生的不同的表情韵味,不断将音乐扩散到你的身体周围,这样你就到达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在艺术专业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说音乐节奏感好不好这个问题,通常都会说音乐节奏感好的同学,领悟也比较快,在表演过程中更能够将音乐和舞蹈完美的融合,增加其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音乐节奏感强的同学,能够将整个的舞蹈动作表现的更加完美和流畅,因此对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学生学习来说,音乐节奏感是学好舞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能力,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给学生讲解动作,分析动作的节奏类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的舞蹈表现力。 四、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 在舞蹈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我国舞蹈种类繁多,各类舞蹈的表演方式和表现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对所有人都教授同一种舞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技术以及自身的舞蹈种类爱好进行选择,从而在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舞蹈以后,那么学生就会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学习效率就事半功倍了。还有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展开的不同方式的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缺乏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开展不同方式的教学。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经常和其沟通,了解其出现自信心不足的原因,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等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去了解和沟通,了解学生的缺乏兴趣是因为爱好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通过在舞蹈教学中不断地寻找有趣的事物,寻找舞蹈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舞蹈的热爱。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意识。 五、加强学习,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舞蹈不是简单对一个又一个动作的诠释,舞蹈是一门艺术,是对当前的人民的风俗习惯、人文景观、生活方式等一种叙述和表现。因此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想很好的表现舞蹈,展现舞蹈的艺术表现力,那么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就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对于社会文化知识等也要有非常浓厚的掌握,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不但要求学生要加强舞蹈艺术方面的锻炼,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其他方面知识文化素养的提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和舞蹈表现力,同时也对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等科目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不断地融入社会文化、生活体验等内容在舞蹈编排中,使得舞蹈表演时,更加地贴近生活,更加的具有表现力。在学生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参加各类的社会舞蹈表演,参与各类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那么在参加表演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舞台经验,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增强舞蹈的舞台的表现力。 六、结语 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也是一门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学习过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舞蹈表现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的就是要想有完美的表演,那么需要长久的训练和不断地经验积累深化。在医学论文教学过程中,重视舞感,加强学生对于舞蹈的编排创作,不断地丰富学生肢体语言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融合不同种类的舞蹈风格,使得舞蹈在表演过程中,更加地体现其舞蹈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①李亚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2(12):260 ②洪李莉.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 2013(12):187 ③刘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3):1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