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智能化建筑与建筑节能(2)

时间:2014-01-13 16:26 点击:
5、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对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的计算和控制,可以在保证环境舒适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空调启停宽容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 6、运用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控制模式和算法,动态调整设备运行,有效克服

  5、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对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的计算和控制,可以在保证环境舒适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空调启停宽容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
  6、运用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控制模式和算法,动态调整设备运行,有效克服暖通设计容量冗余造成的能源浪费。
  7、通过智能化控制器中内置的各种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使建筑电气设备在合理、优化的方式下运行,以节省能源。
  8、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对照明、电梯等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比人工运行可带来5%以上的节能效果。此外,还可对室外光线进行预程调光控制和窗外调光控制,降低了能源消耗。
  9、开发能源管理软件,建立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实现能耗跟踪、节能的远程及就地控制。
  10、通过对楼宇电气设备的自动运行控制,并自动进行运行时间均衡,使各设备自动达成均衡运行的目的,可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行寿命周期。
  五、案例分析
  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配备了一个庞大的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候机楼每天有7-8万人进出。如何给旅客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候机和工作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巨大的建筑空间内。调节和控制建筑环境、节约能源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机场的智能化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已考虑了日A系统与机场航班信息系统的集成,使其能准确地根据机场的航班信息控制候机楼的空调和照明系统节约了电能。
  由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将信息管理系统与设备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节能效果。集成首先需要一种理念。不仅仅是针对机场建筑、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其它建筑中仍存在管理的漏洞。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精细管理,可以节省被浪费的能耗。
  从技术层面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能耗管理主要有在建筑运行管理阶段采用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对能耗设备各种运行参数进行采样、记录、分析、比较、监管根据建筑各个空间实际需要实时地进行系统优化调控根据需求适时对原智能化系统进行局部整改;分析运行数据库和能耗的关系,进行数据挖掘定期评估设备能耗性能并加以改进。使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高效运行实现进一步优化节能的目标。物业管理公司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深入掌握智能化系统的同时要不断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创造经济效益。即使在节能方面已经取得成效的建筑物,仍然有节能潜力可挖。
  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节能经济效益分析:
  1、系统集成效果:不计设备寿命延长所带来的收益每年约可节约1000余万元的电费支出经过两、三年时间就可收回设备的投资。
  2、节能收益。节能收益是指航站楼由于采用节能措施而带来的运行维护收益、能耗收益和舒适性收益的总和。航站楼由于受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的保护,从中就节省了一笔维护开支;由于航站楼使用节能设备后,设备运行负荷比传统建筑小,其维护费用也相应的减少;与同类型的基准航站楼相比,节能率在52.7~55.3%之间。
  3、生命周期收益节能投资是一次性行为,而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建筑节能技术的社会效益
  4、投资回收期。节能航站楼的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会超过10年,因此,投资效率高,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六、智能建筑改革建议
  尽管当前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当中,却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并且,同智能建筑相配套的市场管理以及技术管理却未能实现完全的同步,这也就导致了智能建筑节能产品的质量以及种类无法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需求。对这些问题,下面提出相应的应多措施。
  1、强化智能建筑节能设计前期规划
  系统的前期规划是智能建筑节能技术良好发挥效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智能化建筑的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以效果为导向,根据建筑节能需求来进行节能技术规划工作,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模式需在初期的系统设计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智能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以建筑设备监控体系为基础,管理和节能两个功能并行,以此来保障系统的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要求实现其应用效能,使系统完成后真正实现管理和节能两者兼备的功能。
  2、加强智能建筑运营管理规范性
  对智能建筑的最终节能性能而言,其运行阶段的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智能建筑能耗过高、设备损耗过大、系统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加强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培训和后续人才的培养。首先,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设备制造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和指导,将理论知识灌输到现场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出技术能力可以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管理团队,从上到下对智能建筑的运行管理水平进行整体提升;其次,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量,通过与专业院校等单位对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梯队培养,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水平
  3、加强建筑节能参与主体意识
  智能建筑节能的参与主体包括多个层面,政府、业主、建筑设计师、设备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建筑实际使用者等。在立项阶段,业主和政府部门作为项目的指导者,其政策的执行和投资决策将会是节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前提;在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是对建筑整体性能进行控制和把握的,建筑师对节能性能的控制将会影响建筑未来实际运行中的节能效果;到了使用阶段,物业管理人员和建筑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和实际的节能效益,将最终决定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改造的最终实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