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景观建筑空间理论探索

时间:2013-10-17 14:29 点击:
通过对我国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组成特点、交往空间形成以及归纳总结传统民居建筑景观特点归纳介绍,详细探讨这些传统经验对现代景观空间与建筑设计的启示及其借鉴意义,旨在强调弘扬学习古人顺应气候特点、尊重场所精神、倡导“天人合一”的和谐设计理念。

  1前言

  我国拥有辽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传统民居景观建筑集中的反映人们历朝历代最基本的生活状况,是典型的地域与民族文化的代表,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作为我国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基本的景观建筑类型,有着不同于西方传统景观建筑的独特体系,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反映了人们伦理道德观念、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与气候特点。从北到南聚落形式与特点可谓异曲同工,无不凝聚着历代工匠智慧和汗水。研究我国传统聚落空间组成与建筑景观形式,对现代设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国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聚落空间形态的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可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构成的因素分为以下两点:其一是自然因素,如: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其二是社会因素,如:宗法、伦理道德观念、血缘、宗教、当地风土习俗等。

  3我国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特点

  3.1我国传统聚落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我国的传统聚落空间一般顺应地势环境建立起来,其形式具有自发性,强调界域感与空间场所精神。传统村镇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聚落是人工物质聚集之地,与自然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分界。界域的存在,使聚落从其外部环境中划分出来,成为人们所能控制的领域,使聚落更具有场所性,从而给居住者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如古人往往会利用风水学说中的特定物品、空间构成、乃至植物强调的界域性使得人们对聚落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加强了居民间的相互认同和团结,形成友爱互助的社会关系。

  3.2我国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生态性

  我国传统的聚落空间是在顺应尊重自然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条件下,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的构建理念为宗旨原则指导下建立的,是以自然生态为载体的绿色空间体系。

  3.2.1聚落的选址

  聚落的选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相通、和谐、有机的和谐"风水"理念:即以天、地、人相协调为准则的择地标准。在选建宅址的时候要寻找适宜的山脉作为基础,除了这个主山脉以外,也要求考虑住宅周边的形势,要求四周的小山能够起到遮挡冬季的恶风,然后选择理想的水文环境,面水迎来南向季风,从而增加小环境气候的作用,最后才是确定住宅的具体位置。综合以上因素,利用地形、地貌的特征,灵活布局组织自由的空间环境。

  3.2.2建筑材料

  我国古代建筑工匠善于就地取材、合理搭配加工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工匠们就地取材,用木、树皮、竹片、茅草、瓦、石材、粮食等巧妙搭配,建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建材体系,也成为最初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例证。

  4我国传统聚落中的交往空间

  传统聚落的形成最主要原因就是有利生产,住在聚落中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活来源,正因为邻里之间在生产生活上的这种互助需要也使得邻里交往被人们重视而变得较为密切,居民间的交往空间在传统聚落布局中重要地位。不难发现交往空间的设置极其注重场所精神、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是值得现代居住空间和小空间设计学习的。

  交往空间一般分为户外交往空间、室内交往空间以及过渡空间。

  户外交往空间,一般由街巷空间、街巷节点(小广场)空间、亲水空间等。街巷是传统聚落空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街巷不仅是居民户内私密空间的延伸,同时村镇中巷子、胡同、里弄的紧密交织还将其他各个交往活动空间联系起来,使村落的交往空间形成紧密的网络。我国聚落中的街巷多以尺度小、路面不平整以及慢速交通为特点,人们处于其中能感到有安全感,有利于交往行为的发生。聚落中的小街小巷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适宜的宽度增加了邻里交往的可能性。处在街巷相交的节点空间更是人们聚集休憩的好地方。

  5我国传统聚落中的布局特点

  5.1严寒地区布局特点

  由于北方严寒地区多风沙、气候变化骤烈,太阳辐射强等气候特点,这些地区常常采用圆形建筑平面,利用其散热面积小,同时利于抵抗风沙,如内蒙古蒙古包。此外,在地区较高地区,民居多依山而建,平屋顶、封闭式天井或院落,以便防风、保温和减弱日晒。

  5.2寒冷地区布局特点

  由于冬季寒冷、干燥,风沙较大,夏季又偏热。常常采用围筑小院,房屋由垣墙包绕,对外不开敞,面向内院。有适当的挑檐,冬季可获得较多日照,夏季又可遮阳。庭院面积较大,院内栽植花木,摆设鱼缸鸟笼,形成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实践证明,这种布局在防风沙和防噪音干扰等方面比较理想,至今人们也乐于居住,比较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5.3夏热冬冷地区布局特点

  气候夏季酷热、干燥,吹热风,冬季较寒冷。降水量少,降水变率大,有少量冬雪,同时日照率高,云量少,气温变化急剧,年温差大。在布局上前、后房相联,附以厨房、马厩、围合成封闭的院落。这种内院式的密集组群布局,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如新疆地区。

  5.4夏热冬暖地区布局特点

  建筑利用起伏的坡屋面、小庭院、天井、敞厅、青云巷、天窗、高侧窗、疏木条、各种通透的门窗来组织自然通风(如脚门、趟拢和大门),在炎炎夏日中显得格外阴凉。如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

  西双版纳地区房屋底层一般用作厨房、畜圈和杂用,二楼储藏粮食。底层和第二层外墙不开窗,上两层为住房,向外开窗,内侧为廊,连通各间。设凉台,屋顶坡度较大,多采用"歇山式"以利屋顶通风,飘檐较远,重檐的形式有利于遮阳、防雨。平面呈四方块,中央部分终日处于阴影区内,较"为阴凉,为族人议事、婚丧行礼及其他公共性活动用。

  而云南彝族地区的民居具有布局紧凑的特点,常见形式为"三间两耳",即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组合成高度和面宽都相近的方形院落,因其平面和外观酷似一颗方正的印章。住宅空间像凹斗,便于通风,尤其是内院起着通风、采光和排水的作用。

  6结束语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研究过去方可瞻望未来,对传统聚落的形态进行回顾与分析无疑是必要而有益的。在设计工作中我们必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探索今天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尽管历史在不断发展,世事变迁,人们的居住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借鉴传统聚落的优势特点,依然可以给予我们解决现代居住景观建筑环境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启示。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