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立一个由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工程预算人员组成的预算人员编制组,编制时工程技术人员及预算人员要统一认识,做到充分交流,了解全面。快速、准确地编制资金预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依据的完整、无误和齐全。其主要编制依据有:会审后的施工图和说明书;施工定额和补充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图预算;施工现场勘察和测量资料;建筑材料手册、预算工作手册,等等。另外,预算的编制必须依据完成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预算,这样才能使预算符合实际,发挥作用,而不能以经验数据作为依据,因为年度不同,项目不同,耗费不同。
2.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熟悉并了解定额,熟练地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的知识及规则。熟悉施工图纸,对施工前已经发生的设计变更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预算人员应该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避免出现重大的疏漏而引起质量隐患或安全事故。
3.重视工程量计算,施工图纸的表达、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的计算方法和数量等,需要由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预算应该考虑施工期的现场签证因素;预算人员应认真调查市场,选取最能反映市场的定额,并在计算其他的各项费用和利税汇总时,取费标准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计费。
4.执行目标控制,分级实施,严格管理的预算原则。采取对工程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分职负责、细化到月的方式,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评析的预算体系。各部门、各责任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自预算的归口管理,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调整和考核工作在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下有序地进行。
5.根据工程的特点、预算定额、取费标准或者国家发布的其他有关的造价指数,并利用各种渠道取得相关信息,用以指导项目的预算。预算因其在职能、经济核算手段、方法、技术和经济信息上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塑造成本优势提供支持。在预算过程,要坚持以成本领先为方向,建立项目的成本领先地位,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6.预算须考虑项目实际成本、成本潜力、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对项目做出投标估价,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投标价值,并做出合适的资金预算方案。并应对成本按成本习性进行划分,对工程成本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估价,确定工程的真实成本或成本的变动范围。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施工材料及种类繁多、市场价格变化大,施工环节多,参与人员多,人工及工种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多,所以,要做好准确的各种费用预算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够认真对待预算,各部门间通力协作,认真调研市场情况,总结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把各项预算落实到实处,是能够做到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预算,同时提升了企业的自身实力。
参考文献:
[1]马庭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管理科学,2004。
[2]符寒峰,周平,实施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企业管理,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