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关于传统建筑与土木的关系(2)

时间:2021-05-08 11:03 点击:
又是一个非常重视生命的民族,此即《易经》所谓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在原始初民看来,植物春华秋实,夏荣冬枯,死而复生,绵绵不绝,生命永存,比起石头之类死物来,自然是更富于生气的。同时大地本身,虽
  又是一个非常重视生命的民族,此即《易经》所谓“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在原始初民看来,植物春华秋实,夏荣冬枯,死而复生,绵绵不绝,生命永存,比起石头之类“死物”来,自然是更富于生气的。同时大地本身,虽然不是生命本身,但它含蕴着生命之气,此亦即《易经》所谓“地势坤”,大地“厚德载物”,“含吐万物”,“应地无疆”。《管子·水地篇》所谓“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大地与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在文化理念与审美意识上,又是与远古农业文明相联系的,对大地(土)、植物(木)永存生命之气的钟爱与执着。
  三、中华传统建筑之特色
  以土木为材,决定了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在结构上,由于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创造了与木构架相应的平面与建筑外观。从而出现建筑所独特的群体组合和独有的技术文化即斗拱。
  斗拱,可以说是建筑的名片,“知名度”极高,是建筑文化一项突出的技术与艺术成就。它的出现由以下所决定:
  (一)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的木材的性能所决定。木材是自然形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与石材等不同的韧性,但木材的长度、粗度与刚度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性能与整座建筑荷载之问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存在,推动了斗拱的发明。
  (二)为建筑的空间造型所决定。建筑的传统样式,是一种大屋顶形制,而且是一种以大屋顶为主要空间造型的土木合构的建筑样式。其始终要求较大的出檐,这就造成了梁柱最大的承重力与屋顶重量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便促使承檐结构大发展,而逐渐发展成为组合复杂的斗拱。从结构技术意义上讲,斗拱对屋之重载具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加强了柱子与梁、枋、檩的结合,使其木构接榫处不因过重的压力而受到损害,在力学上具有分力的作用。由于外檐斗拱具有逐层挑出支承荷载的分力作用,正是这样,才能使沉重的屋面出檐深远;在伦理学功能上,斗拱是封建社会伦理品位、等级观念在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斗拱形象的政治伦理色彩总是以皇家宫殿、坛庙之类为最典型、最强烈,推崇王权,是以建筑技术所表达的斗拱文化的强烈主题;在审美功能上,斗拱是独具风韵的美的构件,它的美由技术转化为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斗拱之结构错综多姿,具有错综之美;逻辑清晰,具有葱郁的理性之美;作为整座建筑的装饰,又具有装饰之美。
  四、结束语
  建筑以土木为材料,由此引发了特殊的传统的技术与结构,其整体形象常给人以愉悦的美观。建筑所体现其特殊而迷人的材料美、技术美与结构美都不是孤立存在与发展的。所谓土木材料之美,是因与其相谐的一定的技术结构而美;所谓技术结构之美,又是因与其相谐的一定的土木材料而美。土木这种材料,决定了技术结构之美的文化品格;技术结构,又发展了土木材料的美的“潜力”。建筑的材料、结构体系的美,不是单一的美而是土木材料,技术结构的一种中介与“模糊”。建筑的“亲地”与“恋木”,体现它对东方大地真正的血肉相连的依赖,塑造了令人深为感动的东方大地文化之情理交融的品格。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