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的民营经济也发展的十分迅速并且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民营企业要想进一步得到长足地发展,必须着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本文以我国民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制度为出发点,分析了现存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发展中表现的问题 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在民营企业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目前看来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很深的矛盾,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部审计定位不准确 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定位不明确,一方面在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并没有明确要求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掌权者以及其经营方式也深深地阻碍了内部审计制度相关研究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对自己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作用不甚明确,使得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些形同虚设,而且很多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的企业,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与企业的所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发现部分经营者的工作行为不符合企业的规定也难以处理。因此,在民营企业中,作为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力,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的控制。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缺乏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民营企业,常常是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而考虑成立内部审计制度,因此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因。再者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发展之初就有着难以改变的自身缺陷,一是家族对权力的占有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成立就不是很规范,其二就是民营企业主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审计的知识了解的少之甚少,因此他们不能体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1]。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处于混乱无序。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早期基本上是由个体经济等形式发展来的,因此在转变为民营企业以后,早期的这些个体经营主也都转变为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企业管理的理念陈旧落后,对审计的专业知识熟知的更少,直接弱化了内部审计的职能,更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同时由于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对内部审计的专业人才的吸收不够,导致企业内的很多内审人员都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