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归因及应对(下篇)(2)

时间:2016-02-17 09:02 点击:
高校体育工作承担着体现体育本原价值,强健大学生身心,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责任。《标准》的出台,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展开,但《标准》的真正落地生根,体育精神的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真正深入

  高校体育工作承担着体现体育本原价值,强健大学生身心,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责任。《标准》的出台,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展开,但《标准》的真正落地生根,体育精神的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真正深入人心,则更需要高校领导、体育教师、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体育运动,说到底是“人”的运动。只有学校领导、教师等破除以前“为改革而改革”、“为制度而行动”的“唯上”思维、“迎合”思维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与取向。也只有站在大学生所需的角度上,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体现一切制度规范的精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本意。也只有这样的制度规范,才是真正有灵魂的;也只有这样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程文广.我国体育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及其根源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7-11.
  [2]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EB/OL].教体艺[2014]4号,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h_
  0_eJa62aXW2dZLEyDNeS0kZhWinw-fWS-zxLs5goSYq
  4NCI7vietm1MGGhKtR1J5Y6HCCtGLibVJewBApO.
  [3]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研究(1912-1949)[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95-196.
  [4]杨辉.高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4,21(4):72-73.
  [5]姚明.我的中国梦是体育可以重新回归到教育[EB/OL].http://www.docin.com/p-701856698.html.
  [6]周务农.高等教育体育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7.
  [7]梁伟国,刘群.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钟南山院士谈改善中小学生体质[J].人民教育,2007(5):2-4.
  [8]张辉,徐英微.论现行“阳光体育”实施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及其系统应对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4):106-111.
  [9]杨华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4):127-130.
  [10]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19(1):82-85.
  [11]谷世权.试论清华学校的“强迫运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上一条有益的经验[J].中国学校体育,1994(1):63-65.
  [12]莫勇波.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以广西县级政府的考察为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78-279.
  [13]李小明,马青山,卢华盛.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49-50.
  [14]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1):1-3.
  [15]王勇.应然与实然: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缺失的社会渊源[J].体育世界,2013(6):27-28.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