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形成信息化林业综合管理模式 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现代化管理,需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林业根基。在对林业技术中的传媒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时,需要协调各种运行问题,运用技术手段服务于传媒,解决一系列难题,并且根据林业等级组成技术专家团队,例如:粮油面、蔬菜种植、病虫防治工作、花卉园林、水产品、林业生态新环境,以及林业市场信息技术等内容上,建立林业技术专家非正式的求助机制或服务站。并实施技术考核制度,例如:咨询反馈考核制度、值班查岗制度、信息收集制度、整理制度、信息分析和发布制度、技术传媒与林业知识更新调整制度,完善林业管理服务制,形成信息化林业综合管理模式。 43建设林业生态文化模式 建设林业生态文化是树立、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培养自然文化精神。需要人类摒弃以往的错误观念,例如:破坏生态环境、征服大自然等,以正确的理念与行为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平等共处,就要树立“尊重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态文化理念。不牺牲生态环境而换取经济利益,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保护生态积极开展文化模式,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建设林业生态文化模式,传播生态理念。 44发展我国非公有制林业,促进林业积极发展 我国林业建设的成本逐渐提高和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形成鲜明的矛盾。因此,提倡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可以使非公有制的林业得到合理的利润分配,提高其政治与社会地位,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成为我国林业管理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对释放林业能量与潜力有推动作用。此外,积极实行林业分类管理政策,根据林业功能的主导作用不同将林业资源划分成商品林与公益林,按照林业各自特点与规律运营发展林业。对现行的林业采伐限额等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使林业管理更加科学。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灵活管理非公有制林业,提高林业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投资者经济效益。 45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林业生态效益将无偿转向有偿,是林业改革的重要措举。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制定过程中,需要制定补偿标准,就补偿形式与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完善我国林业管理制度,从而使我国的林业投资总量不充分等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 46减轻我国林业税费负担 现阶段,我国林业税费征收标准比一般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要高,大约为30%~60%,项目收费过于繁杂,从而加重了林业管理负担,地方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对此,应该逐渐取消原木等特产税费,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合理税费收取,减轻林业资金压力,推动林业规划建设的发展。 5结语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下的林业发展需求,必须深化改革我国林业管理体制,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突破性发展,消除林业生产力发展障碍,完善林业产业结构,从而构建新型林业管理模式,为我国林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伟明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管理的新概念[J]北京农业,2013(6):25~26 [2] 杨平,邓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发展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林业资源管理,2005(4):30~31 [3] 林琳我国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20~22 |